一個國家的核危機,是另一個國家的機會。今年3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CGNPC,簡稱:中廣核)第一次向倫敦上市礦企Kalahari Minerals發出收購要約,出價每股290便士。數日后,災難降臨日本的福島(Fukushima)。中國隨即放緩了核發展步伐,但并未放棄相關政策。如今,中廣核卷土重來,擬以6.32億英鎊收購Kalahari,比最初的出價低了16%。如果收購成功,中廣核收購澳大利亞礦商Extract Resources剩余股份(Kalahari持有Extract 43%股權)的幾率將有所提升。
中國對資源安全的渴望,恐怕會勝過它對核電可能持有的保留態度。根據世界核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的數據,中國已投用的反應堆有14座,在建的有27座(約占全球在建反應堆總數的40%);另外正在規劃之中的還有50座。Extract的主要資產是位于納米比亞的Husab鈾礦項目——納米比亞的鈾儲量排在世界第四位。如此豐富的儲量應該會讓工廠轉動一段時間吧。
中廣核把Kalahari收歸麾下似乎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除非力拓(Rio Tinto)會介入。力拓持有Extract的14%股權和Kalahari的11%股權。力拓在Husab礦床還有一座礦場。不過力拓剛做成一筆6.54億加元的交易,成功競購到了Hathor Exploration,如愿在加拿大的阿薩巴斯卡河(Athabasca)盆地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該盆地的鈾儲量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