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參與過的幾乎所有關于歐元區的辯論中,一些人經常指出,只有當形勢變得足夠糟糕時,政客們才會最終采取行動——比如推出歐元區共同債券、債務貨幣化、定量寬松、或諸如此類的措施。我不敢打包票說這種觀點是對的。它忽視了短期集體行動的問題。
上周,歐元區危機在性質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德國國債拍賣遭遇引人注目的失敗以及西班牙和意大利短期國債利率出現令人擔憂的上升,歐元區各國國債市場已停止運轉。
銀行業也垮掉了。歐元區經濟的重要部門難以獲得貸款。歐元區目前面臨全球投資者的“擠兌”,各成員國的民眾則在悄然擠兌本國的銀行。
您已閱讀14%(256字),剩余86%(15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