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權債務利率飆升到7%以上的情況下,意大利面臨一個越來越大的風險:它很快將喪失通過市場來融資的能力。這個國家既“大到不能倒”,也“大到沒法救”。有鑒于此,該國高達1.9萬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可能面臨強制性重組。這種重組可部分解決“存量”問題,即數額龐大且不可承受的債務;但它解決不了“流量”問題,即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缺乏對外競爭力、國內生產總值(GDP)不斷下滑和經濟活動日益蕭條。
與其他外圍國家一樣,意大利若想解決“流量”問題,可能也需要退出歐元區、重新采用本國貨幣,而這將觸發歐元區的實質解體。
不久前,人們還認為意大利和西班牙不同于希臘,雖然欠缺流動性,但在實行緊縮和改革的情況下是具備償付能力的。然而,一個流動性不足的國家一旦在市場上失去可信性,就需要通過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年左右)、借助適當的政策來恢復這種可信性。在這段時期內,除非有一個“最后貸款人”能夠買進該國的主權債務,否則這個國家可能會失去償付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滿腹懷疑的投資者會大幅推高主權息差,最終要么導致這個國家喪失通過市場來融資的能力,要么導致這個國家的債務狀況變得不可承受。
您已閱讀25%(475字),剩余75%(144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