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今年秋季拍攝阿拉伯大動蕩的相關場景,當然少不了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的悲慘結局。但兩種截然不同的政府治理方式也很醒目,一種體現在自“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在突尼斯舉行的首次民主選舉,另一種(完全沒有體現出來)與神秘的神權國家沙特阿拉伯有關。
突尼斯大約90%的合格選民參加了選舉立憲會議的投票,這次選舉可能為推翻獨裁政權的各個阿拉伯國家樹立榜樣。突尼斯革命以及被其點燃的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革命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忍受了幾十年獨裁統治的民眾對選舉欣然接納,為其它國家定下了一個基調。
相比之下,年邁的沙特王儲蘇爾坦(Sultan)逝世引發的王位繼承問題,令人想起了前蘇聯隨著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身體開始衰弱出現的老人政治。沙特王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現年77歲、超級保守的內政大臣納伊夫(Nayef)親王手中。納伊夫很快被立為王儲,一旦同樣年老體弱的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國王離世后就可繼承王位。
您已閱讀24%(439字),剩余76%(14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