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人民法院當法官的何帆,是這幾年來在法律圖書中最盛產的作者。除了自主寫作之外,他的法律圖書翻譯,尤為可觀。2011年年中,他連續出版了兩部譯作:《批評官員的尺度》和《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在中國司法界頻遭詬病的今天,何帆對于美國司法實踐的一系列引介,由不得人不敬重其寫作的勇氣,與思懷千古的深遠。
《批評官員的尺度》是美國兩度普利策獎獲獎者、前《紐約時報》編輯安東尼?劉易斯的著作,敘述1964年美國最高法院如何通過審理《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確立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尤其是對政府進行批評的自由的過程。1960年代的美國處在黑人民權斗爭最炙熱的時代,媒體在推動黑人爭取平等權利與免遭毒手方面起到了相當顯著的作用。而南方各州包括政府、社會與民間,都視倡導平權的媒體為仇寇,試圖通過懲罰而驚懾媒體。最高法院經此一役,不僅使美國媒體獲得了自由報道平權運動的過程,亦使第一修正案從此成為保護媒體免遭政府干預的護法,遂使后來的《華盛頓郵報》揭露水門事件、《紐約時報》刊登五角大樓文件俱成為可能。
本案從發生到審理過程迂回曲折,風云變幻,讀起來委實驚心動魄,不輸于武俠小說。然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安東尼?劉易斯并不止步于此,從而延伸出第一修正案對于媒體的保護局限、媒體自身的倫理困境和社會與媒體之間的權爭,一步步誘發關于媒體自由的全部討論。
您已閱讀20%(576字),剩余80%(236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