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中國股市冷對匯金購股》一文,我認為,中國政府參與國際市場時,也許由不得自己,但要干預國內的任何一個市場,都是輕而易舉的。它既有權(可以出臺政策),也有錢(高稅收及超發貨幣),只是看它希望達到怎樣的目的而已。這個半市場化的威權體制擁有的調控余地,是任何一個市場自由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判斷中國任何一個市場的走向,市場的力量至多只有40%的參考價值,更多是取決于政府對這一市場的判斷,對可能影響政權穩定的因素的控制。股市、樓市、匯市、能源市、金融市 ...... 皆如此。
中國股市的初衷到現在并未改變,還是一個合法的圈錢、投機、尋租、全民參與的“拉斯維加斯”。無論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還是聰明絕頂的股民,都難以真正從股市投資中賺錢。為什么?這表面看似世界經濟的大勢,事實上,中國經濟十幾年來一直是在按自己的軌跡發展,世界經濟起伏對中國的影響大多已轉嫁由13億中國人消化。中國人這些年創造的財富,已大多集中在權貴們的手上,就算發瘋的樓市,賺錢的也不是百姓。
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非但不拮據,反而更富有了,這是市場化國家難以想象的現象。但股市卻比歐美國家跌得還多,原因就在于指引市場的更多是政府目標,而不是市場力量。
您已閱讀82%(507字),剩余18%(11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