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周四的聯邦議院投票,德國有可能決定扼殺自己創造的最佳產物——而恰恰是在它真正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如果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支持、許多反對黨議員贊同的歐元區紓困方案遭到否決,就將出現上述結果。(編者注:德國議會已投票通過了歐元區紓困方案)
歐元面世時,同時被賦予了兩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首先,它必須向眾多國家提供與之前的德國馬克同樣穩定的單一貨幣。德國不可能接受比這更低的目標——一定程度上由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惡性通脹,德國讓自身和世界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其它的大多數歐盟(EU)國家迫切希望本國有一個“穩定之錨”,作為經濟增長的基礎。
第二項使命甚至更為艱難:不僅要促成經濟政策和結構的深遠變革,同時還要改變決定兩者的制度與文化。變革的推動力是支撐歐元的原則和規則,它們被寫入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穩定和增長公約》和《里斯本條約》。在這些條約中,整個歐盟采納了最初曾在上世紀50年代由德國實施的“高度競爭的社會市場經濟”的規劃。歐洲當然要保留各國的特征,以體現歐洲的多樣性,但由于共同使用歐元這一種貨幣,所有歐元區國家將逐步變得多少更像是德國的“秩序政策”(Ordnungspolitik)模式——即對自由原則的有序結構性運用。
您已閱讀35%(552字),剩余65%(10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