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一下那些轉折點。倫敦的騷亂(如今已蔓延至英國其它地方)是在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擊斃之后開始的——那件事固然可悲,但通常不至于引發大范圍的破壞。“阿拉伯之春”大規模抗議浪潮,也是由一個人的死亡所激發的。在金融領域,一家公司(雷曼兄弟)的死亡,把美國的一個嚴重問題轉化為全球數十年未遇的最糟糕經濟衰退。
在雷曼倒閉與倫敦騷亂的轉折點之間,有三個令人矚目的相似之處。首先是有一個易燃環境,隨時可能被星星之火引燃。在倫敦,部分原因是不斷上升的青年失業率(過去4年來,16-17歲青年的失業率飆升三分之一,達到36%),也許還包括社會不平等程度的加劇。在美國,這種環境可歸因于杠桿率整體上升,基礎利率在5年期間逐漸上調,以及不顧風險的放貸。
其次是群體心理。當一群人凝聚成一伙暴徒時(人們對彼此的非理性狂熱予以肯定和慫恿),騷動就會變成一場騷亂。這既可以描述尋釁滋事的青少年,也適用于為了趕超競爭對手而瘋狂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率證券的銀行家。這其中的假定是,如果別人為了一件資產付出了高價,那么該資產肯定值這些錢,甚至更多。最后,金融業的暴徒一哄而散,大家搶著拋售。
您已閱讀65%(475字),剩余35%(2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