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的國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不少人認為國企改革已經成功,沒有進一步深化的必要了,常見理由包括:一、國企盈利很好,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保障了工人就業,為國家培養了優秀的人才;二、天然壟斷行業,政府必須干預,保護消費者權益;三、私企難以控制,逃稅嚴重,國企私有化會影響國家收入;四、國家安全。咋看這些理由條條合理,但是都經不住深究,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一、國企盈利很好,提供就業,服務社會?
經濟學家茅于軾等最近發布的中國國企研究報告指出,盡管國有企業利潤率取得了明顯增長,但仍然低于非國有企業的水平。2001-2009年全國非國有工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12.9%,而國有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8.16%。如果再把國有企業享受的資源、稅收、補貼、融資等各種優惠扣除,國有企業根本就不賺錢,是個虧本的買賣。從2001年到200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累計實際虧損約5112億元人民幣,平均真實凈資產收益率為負1.47%。過往十年,中國經濟加速,名義增長每年都是雙位數。即便我們相信報道的8.16%資產回報率,國企效率也是乏善足陳。
您已閱讀18%(474字),剩余82%(21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