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看法是,金價的持續上漲勢頭會繼續——鑒于投資者正普遍喪失對法幣的信心,這可謂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另一種看法是,金價在過去7年里翻了兩番,正是因為那些惴惴不安、天真的買家將全部信心都寄托在這種“野蠻的遺跡”上,這種信心終會被摧毀,帶來慘重損失(就像31年前發生的那樣)。這兩種相互沖突的世界觀,上月也出現在了美國國會上。眾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是黃金這種硬通貨的擁護者,被譽為茶黨的“精神教父”。他質問美聯儲(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黃金是否屬于貨幣。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保羅追問道,那為何世界各國的央行持有如此之多的黃金。伯南克的回答是:“這是傳統。”這個傳統沒有消亡;例如,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就剛剛購入了少量黃金。
在各種對黃金或過分感性或過分理性的看法當中,有一個難得的理智聲音來自投機大亨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他曾經將黃金稱作“終極資產泡沫”,并憑借出眾的判斷力,在金價仍在攀升之時大舉投資黃金。目前他已將大部分持有出手。
對于那些伺良機變現的人而言,投資者的狂熱帶來了賺錢機會。而那個永恒不變的問題就是如何準確定位價格最高點。對于黃金而言,人們有理由期待價格進一步上漲。經通脹因素調整后,目前的金價較1980年1月時的最高水平仍低30%左右,而黃金投資總額僅為美國股市市值的八分之一。但話又說回來,還沒有任何一種特定的價格或比率,可以作為拋售黃金的評判標準。
您已閱讀68%(622字),剩余32%(2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