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在繼續上演。上周四,歐元區當局(我找不到更好的詞來指代他們)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會議,第一千次重申他們對希臘危機的對策。
此次會議召開前的準備工作,本應是設計第二輪并且是更大規模的希臘紓困計劃,但實際上卻不幸淪為歐洲所特有的混亂而復雜的政策決策過程。歐洲央行(ECB)繼續與歐元區國家的財政部長們進行了大量令人費解的爭論,話題是減記希臘主權債務,以及什么構成、什么不構成債務違約。
帶著一種既放任又絕望的態度觀望這一切的,是2010年5月紓困行動之初“空降戰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任何仍相信IMF是一家居心不良、但又無所不能的機構的人,都應該看一看它當下的處境,并且開始思考一下(正如華盛頓的一些人現在所做的那樣)IMF如何才能夠從困境中抽身——如今,它聲譽所遭受的風險即將超過介入希臘危機給它帶來的好處。
您已閱讀19%(357字),剩余81%(15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