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進入了一個“掙錢太多”的困境。上兩個季度,該公司營收同比分別增長70%和80%,每股收益則增長得更快。由于該公司在大好形勢下形成了龐大的規模——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都堪稱一家巨型公司,今年營收據預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它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在未來幾個季度里增長是否會放緩,而是會放緩多少。該公司本周二發布最新季度業績。以后在這種時候,投資者應留心各種蛛絲馬跡,以判斷該公司管理層將如何應對增長從“超乎常理”到僅僅是“出色”的轉變。
每當一家科技公司增長放緩時,單位價格就會成為關注焦點。蘋果在這方面保持了非凡紀錄。去年,iPhone——上市已經4年,已算不上新產品——每臺貢獻的收入穩定保持在600美元以上。更令人矚目的是,灰白色的iPod、甚至是個人電腦(還記得它們嗎?)的價格也都保持堅挺。這種狀況能夠維持多久呢?
第二個將被仔細審視的是毛利潤率。如果產品價格保持平穩,蘋果能否繼續將龐大的產量轉化為低廉的部件成本,從而保持毛利潤率的穩定?在蘋果管理層的引導下,分析師們預計,毛利潤率將從一年前的39%微跌至38%。但管理層過去總把調子定得太低,來段“勁歌”的話會受到歡迎。
您已閱讀71%(495字),剩余29%(2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