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編輯:
讀完《名著美麗的數字》一文,深有感觸。名著的命運映射出一個時代的命運,閱讀一個時代有時不需要通過名著,只需要時髦的閱讀即可通向彼岸。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正是不需要名著,只需要時尚與“快捷鍵”,作者為此深感憂慮,也為那些在時代感與名著之間努力銜接的出版人倍感欣慰。但作者與那些心懷天下的人的憂慮也許是一種有益的害怕,害怕自己的存在形式與表達方式慢慢被自己無法駕馭的時代感所湮滅。
這個時代果真不需要名著嗎?當然不是。那為什么名著在中國出版業遭遇滑鐵盧呢?因為中國是一個“消費主義”與“技術社會”蓬勃興起的時代。消費名著是奢侈品,與“消費主義”的宗旨背道而馳,然而“技術社會”在iPad、移動硬盤、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新技術的支持下完全轉移了人們的興趣愛好,一個小的可憐的U盤就可以裝下世界上無數偉大頭腦的著作,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時代的進步?
您已閱讀28%(378字),剩余72%(9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