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去吧,瑞士銀行業(yè)!富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蘇黎世銀行業(yè)中心的財富管理公司了。這并不讓人意外:瑞士銀行(UBS)的金融危機陣痛不僅引發(fā)了客戶外流,而且還可能削弱瑞士原本健康的私人銀行業(yè)的可信度。但正如瑞士銀行家及其英美同行所發(fā)現(xiàn)的,新興市場富人客戶想要的是更靠近家門口的咨詢與服務。事實上,據普華永道(PwC)估計,由于亞洲財富管理收入今年預計會增長至多20%(是發(fā)達市場的兩倍多),因此到2013年時,新加坡有望成為領先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老牌歐洲財富管理公司已在努力鞏固自己的地位。它們在亞洲設立了“在岸”前哨,試圖獲得中國和印度企業(yè)家部分財富的管理權。除了亞洲財富的誘惑,還存在其它一些令人難以抗拒的因素,推動它們把目光轉向東方。亞洲的監(jiān)管干擾相對較少。此外,遠離了“舊財富”錯綜復雜的引薦網絡,它們也更容易斬獲更多的利潤。
全球來看,財富管理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72個基點(相對所管理的資產而言),未來兩年預計會再增長6個基點。對于全能銀行而言,一旦《巴塞爾協(xié)議III》(Basel III)資本金標準實施,它們擴大財富管理業(yè)務的動機就將更為強烈:財富管理公司消耗的智力資本要多于金融資本。但這些銀行在控制自身成本上面臨困難。在接受調查的275家機構中,將近四分之三機構的成本利潤比在60%以上。行業(yè)的平均水平為71%。而主要支出項在亞洲更加難以控制:盡管瑞士、英國與美國的銀行有一堆經驗豐富的人才可以利用,但向東擴張意味著,它們要么得出高價挖其它公司的墻腳,要么得砸錢培訓自己的員工。東擴的回報可能極其誘人,但代價也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