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周二宣布,5月份通脹率為5.5%,為3年來高點,工業增長也超出預期。這將為那些認為中國經濟必然崩盤的人提供口實。但即使是那些認為有可能實現軟著陸的人似乎也認同:中國的經濟增長失衡——人們普遍將中國對西方的貿易順差歸咎于這種失衡。然而,這種觀點有些過于夸大其辭。
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僅為35%,這表明消費并未受到抑制。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逾45%)也高得離譜。這使得許多人提出了一種實現“再平衡”的標準解決方案:中國必須增加消費,抑制投資。
問題在于,這種觀點是靜止的,而增長則是不平衡變化的。重要的是變化的方向。不錯,過去15年間,中國私人消費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5%。但許多東亞經濟體、甚至20世紀工業化期間的美國都是如此。盡管存在著種種警告,但在儲蓄率下降、或勞動力占國民收入的比例上升之前,消費占比都不會開始增長。
您已閱讀34%(389字),剩余66%(7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