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中國工人,特別是制造業工人工資高漲成了熱門話題。不少人提出工資上漲使得制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成本升高,工人短缺,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否則中國將把“世界工廠”地位拱手相讓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有研究機構出報告說,“中美工人工資差距逐漸縮小,人們會看到美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品將是 ‘美國制造’”。
單位勞動成本沒增反降
如果只從工人拿到手的實際工資數來看,工人工資的確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工人的工資增加了并不意味著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了,衡量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要看單位勞動成本,而不是看發給工人多少工資做為報酬。單位勞動力成本變動反映工資相對于勞動生產率變動,如果工資薪酬增長速度高于勞動生產率增速,單位勞動成本上升;如果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速,單位勞動成本下降。舉個例子,10年前,一個工人每個小時可以制作5雙鞋,時薪2元,那么該企業每生產一雙鞋的勞動成本為0.4元;同樣一個工人,熟練掌握新技術,每個小時可以制作50雙鞋,時薪10元,那么該企業每生產一雙鞋的勞動成本為0.2元。同理,衡量一國產品的競爭力也要看該國該行業單位勞動成本變動,而不是勞動力工資變動。
您已閱讀21%(479字),剩余79%(18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