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兩岸的銀行家們,正在積極地奔走游說,反對更嚴格的監管。不同國家的監管當局部門也不愿強化對銀行的監管,仿佛全球金融危機從未發生過一樣。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甚至對于全面施行《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都猶猶豫豫。在這場辯論中,許多人辯稱,全球競爭需要一種“公平競爭環境”(level playing field)。由于這種觀點的存在,加之對于倫敦金融城競爭力的擔憂,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Banking)在近期發布的中期報告中,回避了加強對投資銀行監管的內容。
上述“公平競爭環境”的觀點并不成立。如果銀行將成本和風險加諸于一國經濟,那么這個國家最好能夠施行限制此種成本和風險的規定,即使其他國家沒有采取這種做法。全球經濟不是一場體育賽事,而是一個關乎商品和服務交換的體系。在體育比賽中,人們會指望本國運動員盡可能多地奪取獎牌。而在全球經濟體系中,銀行競爭成功和其他行業公司的競爭失敗,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國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出口金融服務,并進口其他產品。
在過去三十年里,英國金融行業的崛起,伴隨的是制造業的衰落。這并非一種巧合。銀行不僅是在金融服務市場中展開競爭。它們還要在市場上爭奪那些稀缺的人才。那些天賦很高的人才被吸納到金融行業之后,就再無法為其他行業所用。
您已閱讀40%(588字),剩余60%(8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