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未能收購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所持安哥拉一大型油氣勘探項目25%的股權,該公司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和中海油(Cnooc)一道參與投標這件事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這家由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正在獲取所需的一切支持,來提高產量。
印尼政府也許會辯稱自己別無選擇。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油癮”極大——石油消費接近占到其全部能源消費的半數,是新興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這是當初國內資源豐富留給他們的“遺贈”:自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于1890年在北蘇門答臘島開始鉆探以來,印尼的工業與家庭就很少離得開石油了。然而,該國石油產量在1977年就達到了160萬桶/日的峰值水平——目前的產量已不到100萬桶——并且從2004年開始,印尼變成了一個凈進口國。盡管如此,印尼政府仍繼續支付巨額石油消費補貼,因為政府擔心一旦停止補貼,就會發生公眾騷亂事件。印尼的官方政策是,一旦油價背離其預算假設的價格超過10%,就會調整油價。但該國在1998年、2001年和2008年采取這種做法時,國內出現了騷亂。這一次,原油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2011年預算假設的每桶80美元,印尼政府放棄了原本取消私人汽車燃油補貼的計劃。
即便出現油價走勢溫和的情況——比如在今年剩余時間內,原油價格回落至今年迄今為止每桶91美元的平均水平——能源補貼仍將占到政府總支出和凈貸款的11%,從而擠掉公路、港口與橋梁等更重要項目的資金。從根本上說,印尼政府要做的是,讓國民明白,保持油價低廉的代價太高。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競購海外資產是一種怪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