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掀起一陣狂風(fēng),刮到北歐卻成了微風(fēng)。誰讓這里是全世界最推崇散養(yǎng)育兒方式的地盤呢?問了幾個芬蘭媽媽,居然一個都不知道誰是“虎媽”,可見芬蘭媒體對此類新聞的不待見。終于一個美國爸爸熬不住了,訕訕地問我對“虎媽”有何看法,我說不是所有亞洲媽媽都有神經(jīng)質(zhì)來著,何況你又落伍啦,你們美國又跳出個“熊貓爸爸”啦!
“熊貓爸爸”艾倫?保羅(Alan Paul),是個吉他手,和他的妻子及三個孩子在北京生活了三年有余。他剛寫了一本描述北京生活的書,講他是怎樣在北京養(yǎng)育家庭,演奏布魯斯和成為明星的。(請問北京的朋友,他有名嗎?)這不得不讓我懷疑,所謂“熊貓爸爸”,是不是又和“虎媽”一樣,是出版商的一個宣傳伎倆?保羅在博客中寫道,“叫我‘熊貓爸爸’吧,我以擁抱的方式教育,但我也不怕露出爪子。”很顯然,僅此和熊貓扯一塊兒,遠(yuǎn)不如“虎媽”的叫法來得貼切,最多不過比較上口,想乘著“虎媽”的東風(fēng),給自己和新書搞出點大的響動來,就像他的英文書名——Big In China。
但“熊貓爸爸”還挺有理兒。他在看了“虎媽”的電視辯論后,問“爸爸們都去哪兒啦?”自從大兒子出生,保羅就擔(dān)任了主要的育兒看護工作。他自認(rèn)他的家庭管理方式是“可控制的混亂”,并且認(rèn)為讓孩子在這種混亂中成長,能夠盡早地讓他們接觸真實生活。因為真實生活本身也是“有控制地混亂”,要學(xué)會如何成功地在其中遨游探索,而不是把一切都完美化。“熊貓爸爸”從男性角度出發(fā),認(rèn)為媽媽們總是很有秩序,講究細(xì)節(jié);而爸爸們能夠忍受亂七八糟,更能著眼于大方向。保羅承認(rèn),如果他妻子來接管,他們的生活一定更有條不紊,但她不得不向他的風(fēng)格投降,因為是保羅每天張羅家庭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正因為他妻子的妥協(xié),他們的夫妻關(guān)系才更穩(wěn)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