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給出了一份對銀行業體系缺陷和改革提議的全面分析。該委員會直接參與到當前的辯論之中,卻絲毫沒有論及銀行業的職能。
有關銀行起源的歷史描述可謂五花八門。有人認為銀行起源于古埃及。也有人認為“現代銀行業”始于12世紀的熱那亞。但我發現,最有趣的描述出現在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編輯的《Money: A History》(1997年出版)一書中。該書是為配合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錢幣文物展出版的,說教的內容很少。該書提及的最早的銀行家出現在公元前四、五世紀的雅典。這些銀行家是由在集市長椅上用外幣兌換雅典錢幣的兌錢商發展而來的。不久之后,他們又增設了一項貴重物品保管箱服務。接著,他們開始發放貸款,通常收取12%的利息。在這些早期銀行家中,最為知名的是曾身為奴隸的帕西翁(Pasion)。此人于公元前370年去世,去世前極為富有。然而,“他在事業初期卻幾乎破產,因為當時有一位不滿的客戶告了他,而且我們聽說那時其它許多銀行也陷入破產”。雖然滄海桑田,但這一點還真與現在沒什么兩樣!
銀行業接下來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階段:1、銀行家發現,他們通常能夠安全地貸出自己吸納的部分存款,而不用擔心儲戶來擠兌。2、接下來,他們大概是先貸出真實貨幣,再貸出作為真實貨幣“替身”的本票——不過在我看到的描述中,對這二者并未作明顯的區分。3、最終他們發現,他們能夠貸出金額超過原始存款的錢。如果大多數銀行一起這樣做,所謂的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就成為可能。因此,如果一家銀行“創造”的貨幣成為另一家銀行的存款的話,那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