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編者按:一項事關東南亞湄公河命運的重大決策將于本周敲定。4月22日,老撾、泰國、柬埔寨、以及越南等國政府將就是否在湄公河主流下游河段修建第一座大壩,即沙耶武里水壩的事宜作出決定。對此持批評觀點的人認為,這座大壩將會破壞魚類的洄游,造成下游的耕地營養缺乏。同時,由于水流速度減慢,還會導致鹽水滲入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反對者還認為,該項目將首開大壩修建的先河,為湄公河下游十余座大壩的修建提供了通行證。
各地公眾均強烈反對大壩的修建。上個月,來自51個國家的263個非政府組織致函老撾及泰國政府,呼吁停止該項目。湄公河委員會(MRC)于2010年10月發表的一份戰略環境評估報告中建議,關于這些大壩的決策應推后10年。然而,盡管報告做出了如此明確的建議,決策程序依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步入21世紀的湄公河依然是世界上最后的幾條大河之一。其干流上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座大壩。然而,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一連串修建了八座大型水壩。盡管沒有一座大壩建在流經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的湄公河下游流域(LMB)的干流上,但是,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有所改變。
您已閱讀12%(478字),剩余88%(36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