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經濟體正在努力尋找一條走出衰退的經濟道路。最近,英國首相戴維?卡梅隆(David Cameron)承諾將對“企業的敵人”展開攻擊,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則利用1月份的國情咨文演講促進就業和提升競爭力。但這類新的增長努力往往會成為一場舊思想的斗爭。要想實現突破,它就必須接納大城市中心自然而然出現的創新。
相關數據有目共睹:美國約18%的產出來自該國三大都市區,而大倫敦(Greater London)地區的生產率比英國其它地區高出50%以上。科技和全球化讓這些城市變得更為重要,因為這兩項因素提高了知識和創新的回報。
我們屬于群居物種,我們從周圍更聰明的人身上學到知識。長期以來,城市一直在加快這種思想流動。在18世紀的伯明翰,紡織業的創新者們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給我們帶來了工業革命。如今,年代較老、氣候較冷的美國城市(例如波士頓和芝加哥)通過抓住金融、電腦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從去工業化進程中存活下來。
您已閱讀27%(418字),剩余73%(11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