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英國。還不錯,但也不是非去不可。這次我們將改去意大利。看樣子我們的錢要給意大利人賺了。”這是《金融時報》一位荷蘭讀者所說的話。去年,他取消了在倫敦預定的酒店,原因是他的俄羅斯籍妻子在申請英國簽證時遇到了很多麻煩。
我最近的一篇專欄(有關英國對待外國游客的態度對其造成了何種損害)見報后,收到了許多讀者反饋,而上述荷蘭讀者的意見頗具代表性。專欄援引了英國零售商的說法:即中國購物者開始冷落他們,轉而光顧其法國與意大利同行。原因就在于英國不是歐洲申根區(European Schengen area)的成員。中國消費者只須申請一次簽證,就能在25個申根國家通行無阻。而前往英國則需要額外的簽證,許多人不愿意費這個勁。
我們這位荷蘭讀者的妻子(這對夫婦目前居住在俄羅斯)已經有申根簽證。但當她費力又費錢地把相關的就業及收入文件翻譯成英文、并申請英國簽證時,卻遭到了拒絕。原因是她未能證明自己的丈夫有經濟能力支付她這趟英國游的費用(她在申請中申明他會支付相關費用)。“你可能覺得,好吧,那就提供你的收入證明,這樣總行了吧?”他寫道。“可事情不那么簡單。我們必須重新申請,重新填表,再支付一次申請費用。當然,還得把我的收入證明從俄文再譯成英文。”太劃不來了。
您已閱讀31%(526字),剩余69%(11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