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無法訴諸語言的事情,就應該沉默以對。”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如是界定我們語言的極限。我無意評述人類與自然力量搏斗的痛苦和憂慮。但是,我們仍有必要評估一下這場災難對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區造成的影響。我為此推遲了撰文評述歐元區改革措施的計劃。
如果說有一種文明慣于經受這種磨難,那就是日本文明。日本人民抗得住!這一點看來毋庸置疑。更大的問題在于:這場災難有沒有可能結出美好的果實?總在吵來吵去的日本政治家正在經歷嚴峻考驗。他們能使日本人民的團結精神保持下去嗎?如果能,他們會借著這股精神帶領日本走出長達20年的經濟蕭條嗎?
其次,此種量級的災難會對經濟造成什么影響?最直接影響的是損毀財物、擾亂經濟運行。就此次災難來說,值得注意的是世人對全球核電行業的態度——以及核電行業的前景——受到的影響。此外,損失應由直接受影響者與保險商(不論民營還是國有)分擔。接下去將是緊鑼密鼓的重建工作。這將導致政府開支重新分配,而且在經濟疲乏之際,有可能增加政府開支。支出方面所受的影響,反過來又將影響該國的貨幣和財政狀況以及國際收支。
您已閱讀22%(479字),剩余78%(16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