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已連入互聯網。正如中東事件所顯示的那樣,這個事實正在改變全球政治。一場信息革命正在從政府手中奪走權力。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呼吁,就將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對我們起到引導作用的原則展開一次嚴肅的對話”。她說,她支持世界各地人民享有“連接的自由”,并呼吁中東及亞洲相關人士也效仿她的做法。但如果她信仰自由,為何美國還在試圖起訴維基解密(WikiLeaks)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
2月份,倫敦一家法庭裁定阿桑奇應被引渡至瑞典,盡管阿桑奇很快就提出了上訴。但美國司法部正在考慮以間諜罪對阿桑奇提出起訴,并已經傳喚Twitter,要求其交出阿桑奇在該網站的賬戶。希拉里給出的理由是,維基解密電報事件“起源于盜竊行為”。但這個理由應用來起訴據稱竊取了這些信息的士兵,而非阿桑奇——除非可以證明他是同伙,而并非僅僅是信息傳遞渠道。
相關部門也可以以占有竊取財物罪起訴他,但那樣的話它們也必須同時起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其它報紙,這對輿論自由將會產生影響。第三個理由可以是威懾:也許,這些泄露的文件造成的傷害如此巨大,以至政府必須殺一儆百。維基解密泄露的文件造成的傷害果真如此巨大嗎?很明顯它們造成了一些傷害——一名原本親美的新加坡政客公開警告他的官員,與美國人交談時不要過于口無遮攔。不過,正如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所言,外國政府仍必須與美國合作。維基解密也許從外交官員那里挖來了信息,并傳遞到諜報人員手中或進入其它傳播渠道,但政府相互合作的職責將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