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不自禁地想把一場巨大的天災,簡化為一些相對微小的數字。日本發生的地震和海嘯,在全球投資者看來,只是占全球GDP 0.7%的受災地區所遭遇的一場暫時沖擊。若干年后,這場災難的金融影響恐怕將無跡可尋。不過,相應的調整仍將引起騷動。
全球再保險商面臨巨額賠付(其股價作出了相應反應),不過,根據初步估計(保險損失為350億美元,重建總費用介于1500億-2000億美元),大部分損失將由日本國內承擔。家庭、企業、政府和央行,各個環節都將尋找、借入或創造所需資金。
這些資金的來源對于外匯市場來說很重要。假如其中一大部分資金源自出售外國資產,那么日元有可能升值。據穆迪(Moody’s)估計,2009年日本持有的外國資產占該國GDP的比例高達59%。另外,從龐大的國內儲蓄中取出資金應該不會影響日元走勢。但是,如果當局通過印鈔把成本社會化,那么長期盤踞日本的通縮,甚至有可能轉化為通脹——而日元則可能貶值。
您已閱讀64%(400字),剩余36%(2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