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前大行其道的爭議性放貸操作今年卷土重來,投資者蜂擁追捧提供較高收益率、或承諾與可能上升的央行利率掛鉤的企業債務。
剝離投資者保障條款的所謂“低門檻貸款”、私人股本投資公司(PE)麾下機構的股息交易以及三等投資工具“實物支付債券”此前飽受詬病,被歸為導致信貸危機的隨意放貸模式的范疇之內。
盡管它們是隨著金融市場復蘇而重新興起的,但在最近幾個月內,隨著市場形勢朝著有利于企業借貸者的方向發展,這幾類交易出現了激增。
您已閱讀21%(209字),剩余79%(7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