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受2009年底的唐福珍自焚事件影響,拆遷成為是2010年中國最受關注的公共話題之一。2001年通過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被廣泛譴責為“惡法”。在民意推動下,政府啟動修法進程,分別在1月和12月公布兩份征求意見稿。第二份公布一個多月后,國務院便審議通過新條例。在其后的兩會期間,與去年相比,對拆遷問題的討論有所減弱,但民間對于新條例的質疑,以及對其能否消除拆遷悲劇的懷疑,依然存在。近日FT中文網采訪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請他就相關問題發表意見,并期待引起各界的更多討論?!?/p>
FT中文網:1月29日《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草案)》經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在本屆兩會期間,拆遷問題并未得到代表或媒體的熱議。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是表明從2009年唐福珍事件開始的關注熱度在減退,還是表明新法通過后,不論法律條文的規定還是實際操作都變得更合理,公眾的抱怨減少?
張千帆:新條例剛實施,應該會有一定的震懾效應,各地政府官員也會比較小心,盡量避免粗暴執法導致類似悲劇發生。但是新條例不會產生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征地拆遷悲劇不會立馬消失。之所以新條例通過后,社會上看不到針對條例本身以及征地拆遷問題的報道,是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不能自由公開討論的“敏感”問題。
您已閱讀18%(536字),剩余82%(248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