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毫無生氣。按官方說法,經濟衰退已于2009年6月結束,但就業大衰退(Great Jobs Recession)仍保持高速。自政府開始測算商業周期以來,尚未有一次衰退出現過如此高的失業率與未充分就業率,或是衰退后的就業增長如此乏力。2007至2009年衰退期間的失業人數,比前四次衰退加起來還要多;此外,這次這些崗位的復蘇速度極其緩慢。在衰退期間喪失的880萬份就業崗位中,2010年大約只恢復了90萬份,且其中許多都是臨時的人口普查崗位。全職崗位特大幅度的下滑、長期失業的持續時間、周平均工作時間的減少,均加劇了人們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許多人困惑,為何企業利潤如此高,就業市場還如此糟糕。答案是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要收入增長強勁,企業就不會挖空心思削減成本,以維持或提高利潤率。但眼下收入增長乏力,使得企業不得不削減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如今美國企業的生產率與利潤率都已普遍提高。加上海外市場增長加速與股票回購,其結果就是,雖然利潤率升高,但它們事實上并沒有招兵買馬。自去年6月以來,雇主們總共僅增設了28.4萬份工作崗位。事實上,截至今年1月份,總就業人數比2009年6月份的就業人數還要少5.5萬名。極目遠望,我們似乎看不到有任何論據,可以挑戰美聯儲(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關于就業市場是全國民眾擔憂首要來源的論斷。
最近的頭條新聞披露,美國1月份新增就業崗位慘淡,僅3.6萬份(之前普遍的預測是14.8萬份)。失業率降至9%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描述,因為有50萬氣餒的勞動者退出了就業市場。但退出就業市場的他們,并沒有退出生活。所以,這些人代表著美國經濟喪失了很大一部分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