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周導致阿里巴巴(Alibaba.com)股價暴跌的“欺詐門”事件而言,真正吸引人們眼球的,是該公司對此做出的反應。中國頭號小企業網上貿易平臺的犄角旮旯里隱藏著若干無良供應商,這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而該公司少數員工為完成自己的銷售目標,為這些無良供應商的欺詐活動提供了有意或無意的協助,同樣也不值得奇怪。相反,這家市值達770億港元(合100億美元)的公司股價之所以暴跌,是因為它決定開掉自己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營運官。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戰略動蕩、與各級業務伙伴關系緊張,以及競爭對手可能會趁火打劫——這一切皆有可能發生。不過,該決定很可能是一項正確之舉。表面上,阿里巴巴銷售的是會員資格——供應商獲得會員資格后便可建立虛擬店面,銷售各式小型器具和設備。然而,與面向消費者提供類似職能的eBay頗為相近的是,阿里巴巴真正銷售的是誠信。該公司調查所發現的2326名欺詐者屬于“金牌供應商”(Gold Suppliers),此類供應商支付的會員年費最貴,目前為每年2.98萬元人民幣(合4530美元)。就阿里巴巴的增長前景而言,余下的那13.6萬名“金牌供應商”是否打算繼續在該平臺上做生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創始人兼主席馬云(Jack Ma)并非必須要開掉管理層。嚴格地說,他甚至不必披露正式調查的結果:迄今為止的索賠額還不到去年凈利潤的1%,該公司現有的內部資金完全支付得起。而且,即使經歷了上周的股價下跌,該公司的市盈率也仍然高于99%的港股。阿里巴巴別出心裁的“自曝家丑”,或許恰恰可以維持該公司目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