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場合,找到一個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是件好事:比如天氣,或者最新的名人軼聞。當20國集團(G20)財長本周五在巴黎開會時,他們將希望避免在匯率戰(zhàn)爭這個話題上爭論太長時間。相反,他們也許希望多談談通脹。如今,這幾乎成了所有國家的問題。
1月份,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上漲4.9%,略低于預期。但有好幾個數(shù)據(jù)讓人叫疼:食品通脹達到10%;非食品年度通脹在一個月內從2.1%升至2.6%;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6%。
在這種通脹壓力的背景下,目前6.08%的中國政策貸款利率看上去不夠高。但在淡化通脹嚴重性方面,有不少國家跟中國如出一轍。英國央行(BOE)已基本上放棄在近期抗擊通脹。美國官方則基本上無視失業(yè)率穩(wěn)步下降和批發(fā)價格通脹達到4.1%的局面。歐洲央行(ECB)則只是對通脹在過去13個月從0.9%升至 2.4%發(fā)出了幾聲嘟囔。
您已閱讀53%(374字),剩余47%(3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