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全球證券交易所,而不是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但是這波非同尋常的擬議并購給政策制定者帶來了問題。競爭本就已經更為激烈,監(jiān)管也已收緊。監(jiān)管機構應密切審查這些新交易所采取的形式。但它們應該管理(而不是抵制)市場力量。
證交所是它所服務的市場的翻版。曾經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證交所。如今隨著資本的全球化,證交所合并也上升到國際層面。交易所必須是國家實體的理念不再正確。美國那些反對德意志證交所(Deutsche B?rse)經營紐約證交所-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的人不應忘記,紐約證交所(NYSE)也是巴黎證交所的擁有者。
合并引起的真正擔憂在于,較大的提供商可能會濫用其主導地位。過去十年,美國和歐洲監(jiān)管機構打破了交易所的交易壟斷。隨之而來的分散經營非常適合股票交易。在英國,倫敦證交所(LSE)如今處理著富時100指數(shù)(FTSE 100)不到60%的交易。其余部分通過較小的平臺、“暗池”以及銀行和經紀商提供的安排進行處理。
您已閱讀47%(424字),剩余53%(4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