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去過東西南北好幾個縣城,讓我常常驚訝的是一個個小城的雷同:都有新修建的廣場、政府和銀行、電力公司之類壟斷公司的大樓,有裝修金碧輝煌的大飯店和三四條繁華的商業街,轟轟的叫賣聲和蔓延的紅色商品打折條幅,多數是地方白酒和服裝品牌的,當然,還有小城青少年三三兩兩從臺球廳、錄像廳和網吧里走進走出。年齡稍大的男孩們多數穿著黑灰色的夾克,一頭豎起的頭發凸顯出類似的懵懂風格,似乎都屬于“社會青年”,而放學以后,就有穿校服的年少面孔開始活躍。
有時候我會注意觀察這些青少年的娛樂方式,圖書館、少年宮現在往往人丁冷落,多數出租給英語培訓班之類的社會教學企業,計劃經濟時代曾有的電影院則在十幾年前紛紛關閉,改成了商場、娛樂城、游戲廳、臺球城、網吧之類。
和大城市相比,這里最大的差別是無法在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高票價和多數縣城的低消費,讓電影院似乎無法在縣城里存在。十幾年前興起的錄像廳、電子游戲廳取代了影院的位置。后來VCD、DVD和盜版碟價格越來越便宜,錄像廳也不再人滿為患,電子游戲廳也逐漸有了更強勁的對手——網吧。這里不僅可以照樣玩消息,還可以聊天、看網頁,成了新的娛樂中心。
您已閱讀38%(484字),剩余62%(7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