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出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之后,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對于全球與中國經濟走勢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就成為了一種必須聆聽的聲音。
1月25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朗潤思辨圓桌會議上,林毅夫回到這個他曾任主任的地方,做了50分鐘的演講,較系統地闡述了他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看法。他認為,全球經濟已有明顯復蘇勢頭,但其基礎仍不穩固,各國仍需以凱恩斯主義政策刺激經濟,但也要超越凱恩斯主義,尋求走出危機的新路徑。
林毅夫首先對本次危機和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大蕭條”進行了對比,認為各國政府已經從當年的悲劇中吸取了一定的經驗教訓。在始自1929年的大危機中,失業率高漲助長了貿易保護主義聲浪,導致全球貿易體系土崩瓦解,經濟低迷加劇。而此番危機中,20國集團(G20)領導人很早便達成共識,不論國內失業狀況如何,始終堅持自由貿易。同時各國在寬松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上亦有共識。
您已閱讀17%(396字),剩余83%(19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