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到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上尋找有關“人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美國使館電文,也能想見北京方面可能偶爾會在四舍五入方面出錯。這種疑心往往在春節之前最為強烈,春節時中國全國將放假一周。無論對什么地方的政策制定者來說,中國周四公布的一批數據都可謂是“圣杯”:消費價格指數(CPI)略有下降,加上強勁(但又不是過于強勁)的增長。放松吧!好好享受一段太平日子吧!
但人們很難放心。通脹率從11月的5.1%降至12月的4.6%,這種回落很可能是短暫的。按月度環比計算,消費價格指數仍在上升,升幅為0.4%,而原材料和工業品出廠價上升更快,升幅達到1.5%。食品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近10%,尤其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壓力。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編制的食品價格通脹脆弱性指數(結合CPI籃子中食品的權重與工業產能利用率和貨幣政策寬松程度),中國的脆弱性高于其它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
增長方面也有問題。盡管整體數字顯示增長僅出現溫和加速,從第三季度的9.6%增至第四季度的9.8%,但這很可能并未全面反映實情。在維基解密泄露的一份2007年美國外交電文中,時任省委書記、現為下一屆中國總理人選的李克強坦承:他寧愿關注三個更難操縱的數據: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放貸金額。目前中國的前兩個數據正迅猛上升:去年用電量上升近15%,比2009年高出8個百分點,而貨運量在前11個月增長10%,大約為五年平均增幅的兩倍。與此同時,上月新增貸款4800億元人民幣,達到2007年12月水平的10倍,而中國經濟本來應該是減速的。即將到來的兔年可能的確會令人毛骨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