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很難對評級機構表示同情。在信貸熱潮中,對于從抵押貸款風險到冰島等問題,這些機構瘋狂(或故意)發布了大量存在誤導性的分析意見,起到了為泡沫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泡沫破裂時,它們承認錯誤的速度明顯很遲緩。只舉一個例子:我清楚地記得,2007年的平安夜當晚,穆迪(Moody’s)下調了數十只與抵押貸款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CDO)評級——這或許是希望避免引起過多的關注。
但這個圣誕節,我幾乎對它們懷有一絲憐憫。隨著歐元區的壓力增大,它們正處于難以擺脫的困境。今年,很多投資者抱怨稱,這些評級機構未能及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下調外圍國家債務評級的時間太遲——是在債券價格開始變動之后。
您已閱讀18%(292字),剩余82%(13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