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關油價上漲的電視報道,總是缺不了以下的幾個鏡頭:一名美國車主愁眉苦臉地給自己的小型貨車加油;一位專家警告人們要小心全球經濟正逼近動蕩前的神奇臨界點。也許,我們仍然未得要領。
我們關于油價的集體思維,受到上世紀兩場石油供應危機的影響——一場發生在70年代,另一場發生在90年代初,后者規模要小一些。兩場危機都導致經濟陷入猝然衰退。因此,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和布倫特(Brent)原油剛剛分別突破每桶91美元和94美元,接近雷曼(Lehman)倒閉后的高點,引發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基于每桶78.75美元的一攬子原油價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個月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就已經認為,明年全球增長會略有減速。根據經濟模型,假若其它條件不變,我們現在應該將經濟增速再減去0.1%至0.2%。
但并非所有條件都不會變。隨著原油價格受到各國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拉動——中國剛剛刷新了其原油進口記錄,原油既是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也成了一道障礙。2007年,非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能源消耗首次超過傳統發達國家。大部分預期中的需求增長也將來自這些國家。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到2030年,這些國家的能源消耗量將比經合組織國家高出近三分之二。
您已閱讀75%(553字),剩余25%(1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