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習慣了中國時刻不停的變化步伐。又是一年過去了,又是一個10%的增長。但與那些通過在門柱上劃上印記、以此監測青春期子女“瘋長”情況的父母一樣,記錄中國的變化有其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個記錄中國增長的問題。實際上,我心目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很難加以衡量。的確,在這一年里,以美元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日本,2010年肯定會因此而載入史冊。但在其它一些方面,過去的一年也將被視為中國復興的關鍵。下面,就是我在“門柱”上所做的7個“印記”,排序不分先后。
皺眉外交:在這一年,中國區域性的“微笑外交”變成了皺眉外交。這可能有些夸大其辭。中國更為強硬的姿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美國政府試圖更積極地重新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回應——美國提出在圍繞中國南海的爭議中進行斡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證。中國政府將此舉視為一種干涉。這使得中國評論人士提出,整個中國南海地區都屬于“核心利益”,不容談判,不能與臺灣和西藏相提并論。在另一場圍繞中國東海釣魚島的爭議中,中國政府更為尖利的抗議聲嚇住了日本政府——此前,日本拘捕了一位駕船撞擊日本船只的中國漁船船長。一些擔心被強大的中國拋棄的亞洲外交人士,正努力拉攏美國更全面地介入亞洲一些羽翼未豐的機構組織。
谷歌(Google):當谷歌威脅要撤出中國時,中國已準備迫使這家美國公司亮出底牌。換言之,通過撤離中國這個全球規模最大——不過利潤水平并非最高——的互聯網市場,谷歌也準備逼迫中國政府亮出底牌。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中國對跨國公司的態度已經開始改變——中國曾渴望獲得這些公司的投資和技術。在吸收了大量外國技術之后,中國現在似乎正在打造一種有利于本土企業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