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對最親的人也很難講百分百的實話,因為會讓對方感覺到被傷害。比如對愛人說:沒有你,我也可以很好地活下去;比如對父母說:你們實在是與時代太脫節了,為什么你們永遠生活在30年前的貧窮記憶里呢?比如對朋友說:你自視也太高了吧,我覺得你的公司給你年薪40萬已經很便宜你了。
當然沒人專揀這種讓別人刺耳的話說。但即使是當眾述說自己的個人體驗,也容易招惹羨慕嫉妒恨。比如我的一位熱愛美食體驗的朋友,經常與人分享她的美食經歷。她總是希望如實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那家法式餐廳的食材不夠新鮮,性價比不高;那家廣式餐廳的做法不地道,主廚沒誠意……萬一再來句直抒胸臆的“那家的菜怎么能吃呢,根本就是路邊攤的水平”之類的評點,很可能會招致部分聽眾的厭惡——你是在顯擺自己吃過很多高級餐廳嗎?
既然這類傳遞著“我過得比你好”的實話令人生厭,大不了憋住不說。那么逆人耳的忠言又該怎么說呢?英語里有種不得罪人的說法叫“It depends”,如果用以平易近人著稱的葛優的方式演繹出來就是:“這事兒吧,得兩說。”然后十分誠懇地把這件事的正反兩面講出來,既講了對方希望聽到的附和的意見,又順帶講了對方不愿聽到的反對的意見。而且,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邏輯來看,通常說“depends”和“兩說”的人都是側重在反對意見上的。
您已閱讀54%(545字),剩余46%(4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