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兩年中國投資移民熱的現象,FT中文網采訪了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葛劍雄教授。葛教授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移民史》、《中國人口發展史》等。
FT中文網:我們在報道這組國籍專題時,發現中國學者當中很少有人研究國籍的。國籍對中國人算是個新概念嗎?
葛劍雄:中國在清朝以前不存在國籍的概念。鴉片戰爭前,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天朝,其他人都是蠻夷。清朝曾對海外華僑下令,在規定時間內不回來,就不承認他們天朝子民的身份了。辛丑條約后,中國成立外務部,后改為外交部,才開始對外籍人有管理,才有國籍和護照的概念。最初的護照就是蓋上玉璽,寫上親命全權大臣之類的,很不規范。而且因為只有極少數人才需要,因此是個稀罕物。從清朝開始,中國人覺得外國人惹不起,地方上對外國人的來往是很寬松的。
您已閱讀13%(365字),剩余87%(25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