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份出人意料的通脹漲幅——同比上漲4.4%——嚇壞了全球股市與大宗商品市場。中國政府宣布了這條令人不快的消息以及抑制價格進一步加速上漲的措施(銀行準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及可能的價格管制)后,全球投資者便立即開始拋售股票和大宗商品,因為他們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食品、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加劇了通脹的螺旋上升。一些中國分析師甚至指稱近期的自然災害導致農作物減產,加劇了價格的上漲。但推動中國的通脹恐慌的,是比不合作的天氣更為根本和強大的力量。
首先是中國政府過去七年奉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在此期間,M2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倍多。負利率與大規模信貸增長的綜合作用,是中國樓市泡沫與廣泛通脹壓力的最直接致因。除了過剩的流動性,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主要由人口特征所推動)與大宗商品價格,是推高中國通脹的另一個強有力的長期變量。
您已閱讀36%(379字),剩余64%(68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