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可從上證綜指過去一周下跌10%中得到一些安慰。沒錯,上海股市的悲觀情緒似乎引發了其它股市投資者的恐慌。但是,如果此輪下跌是由中國將出臺價格控制措施(企業被迫從國家利益出發,不提價或虧本運營某些業務)的可怕前景所致(這看上去很有可能),那就比較令人鼓舞。它表明,傳統上與國內流動性密切相關的上證綜指,也許正變得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對盈利增長前景的最佳估計。
還有其它證據證明上海股市正在成熟??紤]一下A/H股的價差(在香港上市的H股與在上海上市的相應A股的相對價格)。從2006年至2009年,A股相對于在更為開放的香港上市的H股有平均31%的溢價。不過,自今年初以來,平均溢價已收窄至6%;自7月份以來,兩者價差在溢價和折扣之間波動。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上證綜指在散戶興趣激增之際陷入低迷:上周A股交易賬戶開立數目達到2009年8月以來的最高位。新賬戶數增長與上證綜指之間的關聯今年已顯著減弱。
上海股市的交易仍不能被視為一種合理的股價形成機制。外資機構得到的配額總量只有區區190億美元,不到上證綜指總市值的1%。估值水平仍似乎表明,投資者傾向于追逐走勢而非價值:上證綜指三分之一成份股的往績市盈率超過50,而美國標普500指數每21只成份股中只有1只達到這樣的估值水平。但是,上海股市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您已閱讀93%(555字),剩余7%(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