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更像培樂多(Play-Doh)泥膠還是更像樂高(Lego)積木?經濟學家問出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奇怪。最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舉行的“增長周”(Growth Week)活動中,有幾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參加。這次活動是由牛津大學(Oxford)、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英國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共同組織的。
在“增長周”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與發展經濟學家齊聚一堂,而我的注意力卻集中在保羅?羅默(Paul Romer)、里卡多?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和約翰?薩頓(John Sutton)身上。這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了經濟學的離經叛道者。
羅默提出了內生增長理論,由此也給了邁克爾?赫塞爾廷(Michael Heseltine)機會嘲諷這種觀點“不是布朗的,而是(鮑爾斯的)胡扯!”(wasn’t Brown’s – it was Balls!譯者注:鮑爾斯曾為英國前首相布朗提出該理論,而Balls在口語里有胡扯之意,此處為雙關)羅默退出學術界后成立了一家成功的在線教育公司,現在則穿梭在世界各國宣揚建立“特許城市”(charter city),即現代版的香港。我將來在專欄中還會對他作更多介紹。
您已閱讀36%(549字),剩余64%(95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