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非均衡增長不可避免會引發有關其經濟強健程度的疑問。甚至連中國總理溫家寶都認為它是個問題,但他堅持認為,調整匯率并非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上周他警告稱,迫使北京方面調整匯率,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中國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如今已遠遠超過40%,私人消費的占比卻降至36%。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種投資消費失衡只可能會導致經濟崩盤;另一些人士則把這種失衡當作中國根本的動力源泉。真實情況介于兩種看法之間:盡管中國的經濟戰略沒有什么根本性錯誤,但它必須慢慢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
按照定義,經濟增長是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驅動的。走消費驅動增長路線的國家,沒有一個能在較長時期內維持高速增長。中國的情況(與主流觀點相左)是,過去十年里凈出口僅貢獻其增長的10%到15%。實事求是的講,如果沒有異常高的投資率,中國這樣規模的國家不可能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里維持兩位數增長。
您已閱讀28%(384字),剩余72%(99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