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蝸居》聞名的作家六六的新書《心術》又大賣了。這不奇怪,用網絡小說的語言寫現實生活的故事,這是六六的暢銷密碼。如果按照傳統的文學評判,以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來分類,那么六六的書肯定是通俗類;如果以現實主義與非現實主義分,那么六六一直是現實主義的身體力行者;如果以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分,六六的作品可以算作準網絡小說。是的,就是這么一個網絡社區起家的通俗小說作家,卻完成了所謂精英作家沒有或者不敢做的事——直面都市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在以《雙面膠》和《蝸居》掀起婚戀及買房等熱門話題的討論之后,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更為敏感的醫患關系。
《心術》是六六在上海的醫院里蹲點半年后的產物,所以她的視角是從醫生和醫院這一方出發的,甚至第一人稱就是一個青年醫生。這也使得書出版后引起了一些爭議,很多人特別是在醫療中受到過傷害的人,覺得作者太傾向“醫”這一方了,似乎沒怎么為“老百姓”(當然,其實“患”方并不等同于老百姓)說話。醫院亂收費、開刀收紅包、開藥拿回扣,這些都是鐵板釘釘的事兒,怎么到了小說里全被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了呢?而我們在書中看到的是無理取鬧的病人家屬和惡劣的“醫鬧”。我問一個醫生朋友,到底什么才是真實?他回答我,六六筆下大多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因為她考察的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素質(包括醫術和醫德)基本是中國第一流的,當然會少一點故意刁難和誤診,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即使在這樣的大醫院,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信任度還是很低的。
記得我當年研究一些“中國文化老人”,我的老師跟我說,你不能聽家屬的,他們總覺得所有的病故都是醫療事故,即使國家已經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延長了他的壽命,可是當死亡降臨,家屬在悲痛之下仍會“責問”醫院疏忽。還有我的一個好朋友,那年她讀中學的妹妹因為白血病去世,她也認為那是醫療事故,為拿不到原始病歷而懊惱,可是白血病的存活率是多少呢?家屬只是難以面對親人的突然離去。而直接死在手術臺上或者手術后病情急轉而下,是最令人生疑的。醫生與病人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是強烈不對等的,如果他真要“搞”你,隨隨便便可以找出幾十種人不知鬼不覺的辦法,這也使得病人對他們難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