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深化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爭論,在今年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宣布退休之際,似乎達到了某種難言是非的高潮。比如是國進民退好,還是民進國退好,這個老大難的概念之爭,已被央企炫目的業績弄得撲朔迷離,無法有明確的答案。
當然就個人的業績評價來說,李榮融領導中國國企、尤其直接領導的央企走過發展最為迅速7年。在這7年里,央企做大、做強、做好的戰略得以實施。央企的數量由2003年的196家下降至123家,但在保值增值的管理策略之中,國有資產價值升值近7倍達20萬億元,利潤和稅收貢獻亦迭創新高。“國企能夠管好”似已被央企有好的利潤,基本證明為一個成功的事實了。
而且這個事實,似乎還證明了某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正確,即認為不同所有制的企業本身,就企業運行管理而言,是沒有什么區分的。國企未必是天生的效率低下,只要加強監管,建立起“按照企業規律辦事”正確的運行機制,國企一樣非常能賺錢。
您已閱讀12%(383字),剩余88%(26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