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193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發生在1930年,即“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初期,假設還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獲勝——盡管不是1932年的那種壓倒性勝利——后來的形勢會多么不同啊。面對產出和就業大滑坡,羅斯福也許只能望而興嘆。而民主黨獨領風騷幾十載的局面恐怕也不會出現。
藉著這類機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這次有所不同:此次危機將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推上臺,正是經濟接近要崩潰之際。
我(還有許多人)當時指出,必須采取大力度的激進政策。唉,美國政府沒有出臺這樣的政策。我在2009年2月4日(奧巴馬上臺伊始)指出:“這不是壓倒性的財政刺激方案,出臺的方案規模太小、過于浪費、重點過于模糊。”一周后,我問道:“巴拉克?奧巴馬作為總統是否已經失敗?在正常時期,這將是個可笑的問題。但目前是非常時期,是面臨巨大危險的時期。現在,美國新政府可以聲明對繼承的政策“遺產”不負責任;但在不遠的將來,它將必須負責。現在,它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將來,它自己將變成問題。現在,它掌控著時局;將來,它將被時局掌控。如今,做得太少遠比做得太多更危險。”我說得沒錯。
您已閱讀24%(518字),剩余76%(16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