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首都機場。那一刻,我不會中文,一個中國人都不認識,也不知道人民幣是什么樣子——三無狀態。對中國是一無所知,沒有理解,更沒有誤解,就像一張白紙,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
時間流逝得又快又慢。2003年至 2010年這一中國國家大事發生的密集期,中國人對“變”的關注度空前地提升了,而我更加關注“不變”的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礎設施也完備多了,農業稅免了,基礎教育書雜費免了,奧運會圓滿成功了,迎來了建國 60年大慶……可是,大家依然很浮躁而且迷茫,農民依然自由而分散,學生依然愛國而崇洋,中產階級仍舊快樂而痛苦……
對于龐大而充滿矛盾的超級大國,多了些理解,但同時,誤解也多了。我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 18歲以前是在日本度過的,我是“純”日本人。越是了解我的中國朋友,越會評價我說“加藤,你長得很像浙江人,其實內在和性格很日本”。到了異國他鄉才明白,一個人只有離開祖國,才會愛國;日本人原來非常保守封閉;北京人包容性如此深奧;日本社會那么有序和規范;中國社會格外地自由而無序?過去的誤解成為了現在的理解。昨天的理解成了明天的誤解。
您已閱讀19%(477字),剩余81%(20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