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已經從根本上動搖了全球經濟。它暴露出了私人金融根基的脆弱性——不透明、冒險、甚至有時還有欺詐行為。它也揭示出了公共金融的弱點——不論是在歐元區,還是在其它發達國家。在歐元區,它被證明是集體反思的分水嶺。它激發了自我改革。
以很多標準來衡量,這個貨幣聯盟都是成功的。自1999年以來,(歐元區)平均通脹率實際上一直穩定在歐洲央行(ECB)所定義的“價格穩定”水平上。而實現這種價格穩定,并不是以實際波動性增大或增長率降低為代價的。1999至2009年期間,歐元區的實際人均收入,一直以與英美相同的速度(每年1.2%)穩步增長。而同期內,創造出的就業機會也不斷增加。最后,作為一個整體,歐元區并沒有顯現出任何程度的外部失衡。
不過,多年的宏觀經濟穩定與經濟進步,可能引發了自滿情緒。與“追求利潤”削弱了私人金融一樣,低利率可能也鼓勵了公共借貸的增長。歐盟(EU)大部分成員國都推遲了宏觀經濟改革。在一些國家,令人費解的會計實踐掩蓋了財政上的短視行為。事實證明,當危機最終來襲時,脆弱的公共金融很容易脫軌——而且確實也脫軌了。
您已閱讀30%(462字),剩余70%(10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