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11.9%的強勁增長,引發了經濟學界對于中國經濟過熱的擔憂。最近,隨著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學界情緒發生了改變。7月份,中國制造業產出增幅跌至17個月來最低水平,不少預測認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將跌破10%。外國經濟學家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將危及全球復蘇。
對于中國經濟的短期前景不必過于擔憂。不要忘記,中國2009年經濟增長9.1%。雖然按中國的標準衡量,這一成績只能說還不錯。但在全球深陷金融災難之際,這無論如何是一項令人贊嘆的成就。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基建投資,其對GDP增長的8個百分點以上的貢獻,充分抵消了出口的大幅下滑。不過,中國龐大的刺激計劃在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也給未來埋下了嚴重隱患。
在匆忙中投資于道路和樓宇肯定會導致浪費。而這會給中國雖有所改善、但依然脆弱的銀行業體系帶來嚴重長期后果。投資于基礎設施,可以避免產能過剩,但只有在伴隨制造業其它領域收入增長的基礎設施投資才能帶來回報。如果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上沒有車流量,通行費從何而來?如此又何以償還銀行貸款呢?
您已閱讀27%(453字),剩余73%(12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